未报警驾车离开是肇事逃逸吗
一、未报警驾车离开是肇事逃逸吗
若交通事故的相关方在未获悉具体情况或未意识到自身行动可能引发的法律责任的前提下,无意间离开了肇事地点,那么这并不被视为肇事逃逸行径;
如果该方在已知悉事故发生并有主观动机的情况下选择逃离现场,那么就应当被判定为逃逸行为。
根据我国现行有效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条款,对已经构成交通事故却尚无犯罪行为的逃逸者,应处以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开出的二百元至二千元不等的罚金。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一)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
(二)将机动车交由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暂扣的人驾驶的;
(三)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
(四)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百分之五十的;
(五)强迫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机动车安全驾驶要求驾驶机动车,造成交通事故,尚不构成犯罪的;
(六)违反交通管制的规定强行通行,不听劝阻的;
(七)故意损毁、移动、涂改交通设施,造成危害后果,尚不构成犯罪的;
(八)非法拦截、扣留机动车辆,不听劝阻,造成交通严重阻塞或者较大财产损失的。
二、肇事逃逸影响工作吗
对于交通肇事后是否会对当事人的工作造成不利影响,主要取决于多个方面的因素:首先,肇事者所实施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若交通事故之逃逸行为确已触犯法律,并为此承担了相应的刑事责任,则将不可避免地在个人档案中留下犯罪纪录,这将对当事人未来的职业生涯产生重大影响;其次,当事人在逃逸事件中所涉及的案底问题。
一般而言,轻微程度的交通肇事逃逸行为通常不会留下案底,因此对当事人的工作状况不会产生直接的负面效应。
若肇事逃逸行为被判定为刑事犯罪,那么犯罪纪录便会被永久保留下来,这无疑会对当事人的就业及职业发展带来严重阻碍;再者,雇主单位的相关规定也是决定性因素之一。
不同的雇主单位对其员工的行为规范有着各自的标准与要求。
部分企业可能对员工的行为有着更加严格的约束,即便肇事逃逸行为尚未达到犯罪的程度,但仍有可能因其违反了道德准则或者与公司文化相悖而对当事人的工作产生不良影响;最后,特定行业的特殊要求亦不容忽视。
例如,飞行员、公交车驾驶员等行业或岗位,由于其工作性质对交通安全具有极高的要求,因此肇事逃逸行为很可能导致当事人失去职业资格甚至影响到其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