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释金如何确定及缴纳方式有哪些?
保释金如何确定及缴纳方式有哪些?
保释金的确定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由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在审查批准逮捕或决定取保候审时,结合案件具体情况来确定。具体考虑因素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社会危险性、犯罪性质、情节、可能判处刑罚的轻重、有无固定住所、有无固定职业、有无保证人等情况。保释金不应过高,以避免对嫌疑人、被告人及其家属造成过重经济负担,同时也要确保其能有效约束被保释人遵守相关规定。
相关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一条规定:“保证金应当根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社会危险性,案件的性质、情节、可能判处刑罚的轻重,以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经济状况等情况,确定适当的数额。”
2. 第七十二条规定:“保证金应当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他们的近亲属、法定代理人向公安机关指定的银行专户交纳。”
缴纳方式:
保释金通常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缴纳:
1. 银行转账:按照司法机关提供的账号和金额,将保释金转入指定的银行账户。
2. 现金缴纳:直接到指定地点以现金形式缴纳保释金。
3. 实物抵扣(特定情况下):在某些特殊情形下,如被羁押人确实无法筹集足够现金,且经司法机关同意,可以使用具有一定价值并且易于变现的实物财产进行抵扣。
何种情况下嫌疑人可申请保释?
在刑事诉讼程序中,保释制度被称为“取保候审”。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嫌疑人、被告人在满足一定条件时可以申请取保候审。取保候审主要适用于犯罪情节较轻、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是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以及羁押期限届满仍不能侦查终结的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
具体而言,嫌疑人可申请取保候审的情况主要包括:
1. 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或者虽然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2.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患有严重疾病,或者是正在怀孕、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不宜羁押的;
3. 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措施的;
4. 案件符合速裁程序、简易程序条件,或者对被拘留的人需要逮捕而证据尚不符合逮捕条件的。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此外,《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还规定了不得取保候审的情形,包括可能实施新的犯罪,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等,确保在保障人权的同时维护司法公正和社会秩序。
保释申请被拒后能否申诉?
在刑事诉讼程序中,保释制度被称为"取保候审"。当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提出取保候审申请后,如果被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依法驳回,理论上是存在申诉的可能性。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于不批准取保候审的决定,申请人有权在接到决定书后五日以内向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一次。这是对保释申请被拒后的直接救济途径,属于申诉的一种形式。
在实务操作中,由于取保候审主要依赖于办案机关对案件情况、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社会危险性等因素的综合评估,且该决定具有较强的自由裁量性质,通过复议推翻原决定的情况相对较少。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无法申诉,若认为办案机关在决定过程中存在违反法定程序或明显不当的情形,可以通过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法律监督的方式进行申诉。
相关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九条:“……对于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决定,公安机关认为有错误的时候,可以要求复议,但是必须将被拘留的人立即释放。如果意见不被接受,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提请复核。上级人民检察院应当立即复核,作出是否变更的决定,通知下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执行。对于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法定期限届满仍然继续关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民检察院应当要求公安机关解除或者变更强制措施。对于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依法办理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手续……”
2.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六百二十二条:“……对于公安机关要求复议的不批准逮捕的决定,人民检察院应当另行指派检察官进行审查并提出复议意见。经检察长批准,应当在收到提请复议书和案卷材料后的七日以内作出是否变更的决定,通知公安机关。”
虽然上述条款直接针对的是“逮捕”而非“取保候审”,但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取保候审申请被拒后的复议程序,同样参照此类规定执行。
保释金的确定与缴纳是一个严谨的法律程序,不仅要求司法机关依法合理确定金额,还应充分保障被羁押人及其家属的合法权益。在实际操作中,相关人员需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执行,确保保释制度的公正、公平和有效实施。
〖温馨提示〗网,您的法律问题解答中心。我们拥有数万名专业律师,为您解答法律疑难,并精准匹配最适合您的律师。无论您选择哪种咨询方式,我们都能满足您的需求。点击咨询,让我们成为您身边最可靠的法律助手。